知識百科
倉庫包裝貨物需要注意這幾方面問題
倉庫現場中,對貨物進行包裝的情況不多,比較常見的:
一個是零散貨物出庫時的包裝;
一個是針對易破損貨物的保護性包裝;
再一個是在庫內對一些散裝或者加工后的物料進行包裝,這已經是增值服務的內容了。
就包裝這個動作來說,考慮的要素還是上面提到的:一個是照顧貨物安全,一個是照顧貨物觀感,再一個是方便后續操作。
安全方面,我們要問的是,貨物可能在哪個過程中受到損害?一個是運輸途中,一個是操作的過程中。
運輸途中的損害有幾種情況,比較常見的:一個是擠壓,一個是碰倒,再一個是環境要求不達標。所謂環境要求不達標,一般是指溫濕度超出范圍、含氧量不足,生鮮類貨物比較容易有這個問題,也有對應的解決辦法。
擠壓和碰倒的問題,一般有填充、固定、注意大小輕重與裝車順序等幾種解決辦法,其中頻率最高的是填充,尤其是新手包裝貨物,不太容易了解填充的緊要,把貨往紙箱中一放,就直接封箱了。
操作過程中對貨物的損害,我們上面已經舉過一個開箱的例子了,不僅造成貨物本身的損壞,還對其它貨物造成污染。
不同屬性的貨物,有必要在包裝時進行區分。對于工廠流水線來說,當然沒有這個問題,但倉庫現場是值得注意的——不同類型的的散裝貨物,都裝在一起,當然比較省事,不過我們并不能預測之后會發生什么事,也不知道操作時會不會有什么意外情況,如果造成不同東西間的相互污染,是比較麻煩的。
因此,適當的區分、箱內貨物的合理碼放,都是值得關注,應該制定明確標準的。
貨物觀感。對于庫內包裝來說,可能調整空間比較有限,因為很多現場都在重復使用廢舊包裝,綠色節約,但觀感方面肯定不如全新的包裝。值得注意的有兩條,一個是標準化操作,一個是提供必要信息。
標準化操作,就是對于貨物包裝方式有統一明確的標準,比如使用什么材料,如何封箱,在哪個位置粘貼什么標簽等等。
在實際操作中,有時候添加填充物比較麻煩,但如果不添加,外箱容易在運輸途中擠壓變形。因此有一種直接把紙箱沿著四角往下撕,從而變相延長頂蓋,而減少內部空間的辦法。這個辦法有好用的一面,也有后期容易破,而且很難看的問題,因此除非特殊情況,個人一般是禁止的。
當然,實際操作中還有各種各樣的包裝形式,創意無限、花樣百出,哪些通過標準化后可以推廣使用,哪些需要禁止使用,都是要費些思量的。另一個標準化的例子,是哪些貨物需要裝箱,哪些貨物不需要裝箱,需要有明確的標準,這個標準的目的,一個是減少操作人員的疑惑,另一個是減少收貨人員的疑惑。
在外包裝上主要提供的信息,一個是貨物信息,一個是操作信息。
操作信息最為常見,例如易碎標簽等,主要提供后續操作的指導,知道有哪些操作禁忌,或者指導操作人員在哪里提拉,在哪里入叉,在哪里加吊鉤等。對于倉庫現場,比較復雜的信息是不太容易提供的,主要是一些基本標識的粘貼。
這個問題容易被忽視,有些人可能會通過培訓、強調這件事的重要性等等辦法來嘗試解決。我的想法,其實最緊要的,是要有比較好的現場設計,方便封箱的同時順手拿到這些標簽,然后順手粘貼上去,順手的事情,大家是不容易忘記的,不順手的話,一不小心就忽略了。對于固定位置進行封箱操作的人來說,這個設計應該不難,而對于移動封箱,也可以配備專用的小推車,上面擺放好標準的操作工具,管理起來也方便一些。
貨物信息方面,對于庫內的加工或分裝,一般有固定的格式,固定的標準,例如名稱、代碼、包裝日期之類。
至于出庫時對零散貨物的包裝,由于類別眾多,要提供貨物信息是比較麻煩的,當然,如果是掃描出庫,就可以開發標準的打印程序,執行起來會輕松很多我們掃描裝箱,一個紙箱掃描結束后,可以掃描一個特殊的代碼,封箱結束的同時,箱內貨物明細也同時打印出來了,直接粘貼上去就行。
為了方便后續操作,我們能做的事情主要有兩個:一個是提供準確的操作信息,上面已經說過,另一個是選擇合適的包裝材料和包裝方式。
舉個例子來說,周轉箱的使用。一般來說,我們使用周轉箱,一開始的目的,比較常見的有兩個,一個是節約包裝成本,另一個目的是保護一些有特殊操作需求的貨物,比如易破損貨物、貴重物品、冷凍品之類。
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,我們發現周轉箱對我們的操作也有很大幫助,大多數周轉箱都有比較好的設計,方便我們搬運,或者說底部裝有輪子,拉起來也省力一些。當然,也有一些比較坑的設計。
對于周轉箱的挑選,尺寸很重要:要考慮箱子需要裝什么貨物,裝滿之后重量多少。沒有經驗的人,就一味考慮能裝、要大,結果裝是裝進去了,后面需要兩個人抬,反而給實際操作造成麻煩——兩個人抬還不是問題,關鍵是實際操作中,不一定真會兩個人去抬,而一個人搬起來很費力,事實上不僅影響效率,還對操作安全造成隱患。
http://www.jintingqj.cn/baike/790.html 倉庫包裝貨物需要注意這幾方面問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