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識百科
工廠企業物流活動中的價值流管理應用
價值流管理就是對一個產品通過其生產工程的全部活動(包括增值及非增值價值的活動)進行管理。 其中對于一個產品來說,有兩個流程特別重要: 從原材料到交付客戶手中的生產流程;從概念到投產的設計流程。
如一個產品的流動,應該是至少不少于所謂的"6+1",包括顧客要求收集、分析、概念設計、產品設計、工程開發管理、生產制造管理、供應商及訂單管理、生產交付、銷售(含渠道及終端)、客戶服務等,將歷經很多制程工序,需要許多公司工廠甚至要跨越許多國家和地區。
在狹義的VSM中,我們主要討論工廠內的價值流,即精益生產相關聯的產品中從顧客需求到產品交付的生產流,它也是現階段工廠企業需要努力實施精益生產的主要領域。
隨著工廠企業的快速發展,客戶訂單數量和品種迅速增長,對生產組織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同樣,工廠企業的供應物流、制造物流和銷售物流活動,也需要同步關注,持續改善,以滿足內外部客戶需求。
但是目前多數工廠企業的物流管理,在實物流、信息流方面建設,特別是工廠物流活動的價值流管理,目前做的遠遠不夠,還需要更多投入。
而價值流工程廣泛應用于企業內部、企業與供應商、客戶之間。一個完整的價值流包括增值、非增值活動和浪費,貫穿于生產制造活動中,也包括物流、信息流和過程流,如供應鏈成員間的溝通,物料的運輸,生產計劃的制定和安排以及從原材料到產品的物質轉換過程等。
統計研究發現,工廠企業生產活動中,增值活動約占企業生產和經營活動的5%。必要但非增值活動約占60%,其余35%為浪費。因此,通過研究價值流管理,減少非增值活動和消滅浪費,對工廠降低成本,提高利潤率有很大作用。
目前,在許多工廠企業的生產管理活動中,能夠應用于價值流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的地方非常普遍。以兩個實例來說明可進行價值流改進的地方:
1、IQC檢驗:目前工廠的IQC檢驗過程,從材料倉庫送檢打單,至最終IQC錄入結果,按目前模式共有11個步驟,沒有增值活動,只有2-3個(取樣、檢驗、輸出結果)必要非增值活動,剩余75%的步驟或活動都是浪費。在目前技術條件下,可以通過軟件或系統自動處理,全部消滅。
2、包材供應物流-生產物流轉換:工廠包材供應-生產物流供應流程是:根據生產計劃計算物料需求 - 各供應商根據訂單送貨 - 收貨 - 至倉庫存儲 - 根據生產計劃備料 -集中發放至生產。
根據價值流分析,在供應商根據訂單送貨環節起,如改進為越倉作業模式,去除"至倉庫存儲"、"根據生產計劃備料"2個供應物流操作,通過與供應商的信息流、物流整合,在供應商送貨時就按生產計劃標識、送貨、擺放,做好物流、信息流準備銜接和配合,完成可以減少倉庫存儲和備料的操作活動,大大簡化操作,提高效率。
工廠企業在生產管理過程中開展價值流的意義在于:
1、發現浪費及問題的工具。價值流管理從宏觀角度,從input-output的流程上審視業務及制程,可以輕易看到浪費源(隱蔽的工廠:過多的庫存、重工、時間浪費、搬運、檢測等),從而為企業進行持續的、系統化的改進提供科學依據。
2、通用語言。價值流可以作為流程、制程改善的通用語言,使得不同部門間容易溝通。
3、確定及區別改善重點的優先次序的工具,避免"只挑容易的"來改進,使改善的投人回收比最大。
4、價值流技術是編制改善計劃及實施計劃的基礎。
價值流的基本框架包括:
A區域是客戶區域,需要了解客戶需求量、交貨頻次、運輸方式等。
B區域是供應商區域,需要了解供應商供貨方式、交貨頻次、運輸方法等。
C區域是信息流區域,需要了解信息從客戶到企業生產計劃部門,從市場計劃部門到供應商和內部各廠之間的電子/手工信息傳送方式、控制點控制方式、交貨需求等信息。
D區域是作業流物流區域,需要了解原物料從供應商開始,經歷企業內部各主要生產環節直到做成成品交貨的作業流、物流流動的全部步驟,物流停止區域-各倉庫的分布。
E區域是數據及時間框,它是記錄上述A, B, D各區域的相關重要KPI數據,并對于整個生產物流、信息流的運作效率、平衡性、浪費藏匿點作出評價,便于在此基礎上作改善。
http://www.jintingqj.cn/baike/2041.html 工廠企業物流活動中的價值流管理應用